全面准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以水利高质量发展助力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 2025-09-10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踏上吉林大地,为吉林全面振兴指路引航。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吉林省水利厅要结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水利部安排部署,聚焦谱写国家“江河战略”吉林篇章、吉林高质量发展水利篇章,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树立项目化工程化理念,努力开创吉林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水安全的新局面,为奋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更大水利贡献。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对全局影响更加广泛,必须跳出水利看水利,准确把握水利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生态属性、安全属性,把水利放到全省发展大局、中心任务中去考量,不折不扣地将国家和省里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吉林江河两岸。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这个主题,做好“两个助力”,展现更大作为。

一方面,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省委要求,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水利工作更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关键把握三个着力点。一是助力经济发展。重大水利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创造就业机会多的特点,助力经济发展,水利义不容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快水利设施完善改造,必须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着力扩大水利投资建设规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无论是从生产、生活、生态角度,还是从工业、农业、服务业角度,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叠加。水利助力转型升级,既要科学构建吉林水网,优化水资源布局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倒逼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三是助力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水利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群众生活方方面面,要统筹解决好水的有没有、好不好、美不美等问题,用高质量水支撑来保障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重点推进农村供水、防汛抗旱、河湖管护、灌区管理、水土保持等涉及民生福祉的工作。

另一方面,助力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水平安全支撑,安全基础不牢,发展大厦就会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省委书记黄强指出,要识好“五线谱”,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得益彰。对于水利工作来讲,主要有四项职责。一是守牢保障防汛安全天职。防汛始终是水利的核心工作。我们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重视防汛、抓好防汛,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打好水旱灾害防御保卫战。二是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不仅是生活物资,更是重要战略物资。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争取装更多的吉林粮。维护粮食安全不仅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还要“藏粮于水”。要强化粮食生产“耕地是根本,命脉在水利”的责任意识,从战略和全局认识问题,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水利支撑。三是夯实保障生态安全根基。水是生态之基,是最重要的生态要素。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水多、水少、水污染等带来的问题。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治水是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握治水规律,改善水生态、水环境,写好因水而美的生态答卷。四是坚守工程质量安全底线。质量和安全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必须把质量安全作为底线和红线,专业化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防范遏制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

二、充分发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大动力,奋力推动吉林水利实现高质量发展

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坚定不移以项目化工程化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两库两单”机制(“两库”即项目储备库、项目建设库,“两单”即项目启动清单和项目转化清单),聚焦政策、聚焦规划、聚焦定位加强项目谋划,定期调度建设项目,更好地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坚持“两手发力”,创新筹措资金思路,重点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着力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力争完成全口径投资210亿元。实施“一网、两湖、四江、百河”工程,同步推进八大专项工程。“一网”即织密织牢吉林水网。“两湖”即围绕查干湖治理,统筹解决西部地区退水问题;启动实施月亮湖水库除险加固,消除运行隐患。“四江”即开工嫩江干流应急治理工程;推进鸭绿江、图们江治理和水毁修复,加快推进松花江沙基沙堤及未达标段治理工程前期工作。“百河”即推进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八大专项工程即推动大中型灌区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供水保障等8个方面工程。特别是将鸭绿江和图们江治理、中西部供水工程一期建设和二期前期工作、主要江河沙基沙堤治理、霍林河“排涝大通道”、长春水脉研究等五项重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全力推进。

树牢防胜于救理念,扎实做好防汛工作,确保江河安澜。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四不”目标,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完善全省防洪工程体系。加快鸭绿江流域等92项水毁工程修复,扎实推进江河堤防达标建设和沙基沙堤、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加快实施病险水库(水闸)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高质量建设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全力推进“吉雨安澜”大模型和“防汛大脑”智慧平台建设,提高短临预报预警能力,为全国江河洪水预报预警创立新模式。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逐级落实防汛责任直至最小工作单元、确保到岗到人。扎实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重点紧盯沙基沙堤、险工险段、病险水库(闸)等关键点位,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科学调度水库等水工程,切实发挥拦洪、蓄洪、削峰、错峰作用,同时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和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640_看图王.jpg

增强水利命脉支撑意识,为乡村全面振兴发挥更大作用。对标省委、省政府提出预计今年吉林粮食总产量可以实现880亿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新要求,着力健全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做好“藏粮于水”文章,为吉林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高质量水利支撑。高质量做好农村供水保障。年底前,全省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65%以上、农村24小时供水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加快推进松原灌区(套浩太片区)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水利骨干项目以及永舒榆等3处大型灌区、吉林九站等3处中型灌区建设。加快推进涝区治理。高质量编制《吉林省万亩以上涝区治理规划》,加快通榆边苏等8片在建涝区治理,尽快落地实施纳入国家实施方案的42片涝区治理项目,争取早日发挥效益。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力改善复苏江河湖泊生态环境。持续强化河湖治理保护、水资源刚性约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吉林水生态治理保护“新样板”。抓好幸福河湖建设。深化落实河湖长制,系统研究河道管理范围内碍洪问题整治防范举措,着力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提高河道行洪泄洪能力。完善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洮儿河、西辽河干流母亲河复苏行动,做好东辽河、饮马河、伊通河生态补水。新建和改善提升绿水长廊1000公里。抓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四水四定”,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研究“十五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强化市场化手段管水节水,稳步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着力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491条侵蚀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平方公里。科学划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和禁垦陡坡地范围,加强分类分区精准管控,着力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水利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强化作风建设抓落实。坚持干字当头,争当“雄狮型”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弘扬崇严尚实新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带头“四下基层”抓落实、“四不两直”抓督查、“四不放过”抓整改,了解真情况、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深化改革创新抓落实。聚焦水利投融资改革、重大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领域,大胆创新、破立并举,力争在全国水利领域更多展示吉林水利亮点、贡献吉林水利经验、打造吉林水利标杆。科学用好“一图一案”,每项重点工作细化实化“施工图”和“解决方案”,压茬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永葆清正廉洁抓落实。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突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资金管理、围标串标、违法分包转包等问题,重拳防范整治“靠水吃水”的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确保水利系统干部常在河边走、都不准湿鞋。